- · 《科技创业月刊》刊物宗[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征稿要[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投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收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栏目设[05/29]
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科技创新发展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扬中市是“沿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产业处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内,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主导产业明确,能够体现当地农产
0 引言 扬中市是“沿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产业处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内,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主导产业明确,能够体现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能够引领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但是农业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科技带动产业作用不明显,各个园区分散在全市,产业定位的统筹不足。发挥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园区”)的科技带动作用,是扬中市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园区情况 1.1 园区概况 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采用“一区多园,一核多基地”的模式建设,园区分布在全市范围内。主要由扬中市现代渔业产业园、扬中现代都市农业园、扬中市现代蔬菜产业园、扬中粮油加工集中区、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五大园区组成,涉及特色水产养殖、特色蔬果种植、休闲旅游及农产品加工等。 1.1.1 扬中市现代渔业产业园 园区包括北部三茅街道、新坝镇境内堤顶公路北侧江滩和堤顶公路新坝镇丰乐桥西北段两侧,总面积671.6公顷。园区主要内容为长江名贵鱼类养殖、示范、科普等,目标为建成长江名贵鱼类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研发推广先导区、渔业文化科普教育展示区。 1.1.2 扬中现代都市农业园 园区位于扬中市三茅街道,总面积1 186.53公顷。园区以种植蔬菜、本土优质中药材、都市园艺特色果品和休闲农业为主要建设内容,集生产、科研、教育、观光、休闲和娱乐为一体,是具有生产示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观光休闲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示范园区。 1.1.3 扬中市现代蔬菜产业园 园区包括油坊镇和八桥镇沿南江地区,规划总面积1 246.67公顷。园区以高效设施蔬菜生产为主,集循环农业、生产、科研、示范、教育、观光、休闲和娱乐为一体,形成一个现代蔬菜多功能综合性示范园。其中以油坊镇为例,种植业占油坊镇农业比重超过50%[1]。 1.1.4 扬中市粮油加工集中区 园区位于扬中市西来桥镇,规划面积约380公顷。主要以粮食、食用油、食品生产、饲料加工、粮油食品物流贸易为主。园区目标建设成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粮食贸易集散中心。 1.1.5 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 度假区包括雷公岛全岛及岛屿周边天然生态湿地,规划区现状土地面积约501.8公顷,定位为长三角区域特色的高端休闲度假区。 1.2 园区产业情况 园区结合扬中市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产业基础,突出“一鱼(河鲀)、一草(秧草)”两大特色,确立了扬中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生态渔业战略主导产业,扬中现代蔬菜产业园为依托的沿江特色果蔬产业,扬中市粮油加工集中区为依托的优质高效粮食产业为传统升级产业,扬中现代都市农园和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为依托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 2015年,园区(不包括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累计完成总产值17.83亿元,较上年增长18.04%。其中第一产业8.84亿元,增长16.76%。分园区看,粮油加工集中区7.05亿元,增长34.2%;现代渔业园5.53亿元,增长14.3%;现代蔬菜园1.37亿元,增长13.6%;都市农业园3.88亿元,增长13.8%。增速均高于全市农业总产值8.49%的增幅。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蔬菜2.73×107千克,增长6.66%;水果7.8×105千克,增长23.81%;淡水鱼3.47×106千克,增长65.60%;河鲀6.23×105千克,增长54.98%;螃蟹3.03×105千克,增长62.90%。 1.3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条件 目前,园区涉农科技型企业16家;新建江苏省斑点叉尾鮰种质创新中心和江苏省河蟹种质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2个;建有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工作站、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水产种业创新基地、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水产产业分店,承担河鲀工厂化养殖项目、珍稀鱼种保护利用基地项目,园区建有完善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和标准鱼池。 2 园区创新发展的问题与机遇 2.1 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为地方农产品创建了便捷的通道 园区所在扬中市地处我国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与南京等诸多大中城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水、陆、空交通非常便利。周边拥有国际货运港口和便利机场。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扬中市各类农产品的内外流通创造了极为便捷的通道。 2.1.2 自然环境优势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扬中市是长江第二大岛屿,距离入海口200余公里,拥有长江岸线102公里,沿岸滩涂4 000余公顷,水面106.4平方公里,处于北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优良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扬中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2.1.3 产业特色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扬中市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一是特色生态渔业,已经形成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翘嘴红鲌、乌鳢、鳜、塘鳢等名贵鱼类和青虾养殖基地。二是特色秧草产业,作为扬中市农产品的“特色名片”,现有绿野秧草、三叶秧草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有万亩秧草产业基地。 2.1.4 品牌建设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扬中市拥有全国首家“中国江鲜菜之乡”“中国河豚美食之乡”和“中国·扬中江鲜美食文化节”称号[2],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全国首家生态渔业市试点。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5个,即“扬中河鲀”“扬中刀鱼”“扬中江蟹”“扬中江虾”“扬中秧草”。特色水产品牌的建设为扬中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2 存在问题 2.2.1 农业科技创新有待提高 园区内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三大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与国内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政府科技服务政策较少,科技金融服务不够。 2.2.2 各分园区定位不够清晰 各园区功能互补有待加强,园区都涉及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等,希望建设成农业综合体,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产业和旅游项目互补,导致农业资源的重复浪费。 2.2.3 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匮乏 农民转业转产,农村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流失,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经营能力较低,需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农民。 2.2.4 农业安全的生态环境负荷偏大 随着区域人口总量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资源的承载力有限,对以优质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功能拓展及其产品安全构成一定隐患。 2.2.5 品牌培育与品牌维护能力较弱 以“中国河豚美食之乡”为代表的品牌战略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他著名农产品品牌的打造能力还较弱。 3 园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着力构建包括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业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功能的创新核心区,集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中介和龙头企业,通过研发、孵化、示范、推广,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创新升级。 3.1 打造科技创新与展示平台 3.1.1 探索建立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 依托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国家、省市科研单位在园区的合作基础的已建立的平台载体,深化已有的产学研合作成效,探索围绕地方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政府、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三方共建的农业科技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内部管理模式上,组织管理模式和协同创新模式均更加有利于创新及成果的转化[3]。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提供资金、中试场地和市场运营管理等支持,高校院所围绕地方产业和企业创新需求,导入研发力量和创新团队资源,三方合力打造引导园区特色产业升级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 3.1.2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 成果展示是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园区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辐射带动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园区要在核心区域集中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包括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特色渔业四新成果展示区、设施果蔬四新成果展示区、优质稻麦四新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示范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 3.2 打造建设科技创业平台 3.2.1 创建“星创天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星创天地[4]是针对农业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和创新型农业企业家的“摇篮”。近年来,星创天地在激发农村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以“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区化、国际化”为建设和运营标准,构建“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服务模式,创建“众创空间+农业设施”的星创天地,能够有效吸引职业农民、大学创业者来园区创新创业。 通过创客实训平台、创业咖啡、专家讲台等方式,为入驻创客提供农业技术、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和技能实践,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以创办领办企业、合伙经营和管理或技术分红等不同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3.2.2 打通农业企业“小升高”孵化链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园区要结合农业创业主体多元类型,打造“科技引领、金融支撑、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完善”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环境,打通“星创天地+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农业园”的企业成长链条。同时,要建立全链条的天使、风创投、银行等的债投资本支撑,完善企业创业、成长、成熟等各阶段的支持政策。目前园区的专业农业园基本建立,星创天地的建设基础相对完善,“有空间、有服务、有政策、有资本”的专业孵化器需求迫切,加速器需求次之,营造园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大力吸引各类创客来园区创新创业是园区打造科技创业平台的首要工作。 3.3 科技服务平台 3.3.1 围绕企业创新,构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决定创业成功和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双创主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当地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对双创者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园区,农业双创主体能否高效优质地获得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创业服务,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创业者的成败。 因此,园区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动作用,通过“放管服”和“政府服务职能转移”等措施,将企业迫切需要的政府服务职能和科技创新全要素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整合到一起,搭建企业化运作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用市场化机制,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政府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科技政策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创新平台支撑服务、人才引进培育服务、管理与技术咨询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查新与文献服务等各类科技服务。 同时,鼓励高校院所和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领建、共建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他们开展产业上下游的公共技术服务,包括委托研发、联合攻关、检验检测、委托生产等公共服务。将这一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园区主导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机结合,形成功能互补,错落有致的协调服务局面。 3.3.2 围绕产业创新,构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科技服务网络 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技术梯度扩散路线,以创新核心区研发、引进、孵化、集成的高效创新生态,按照“创新核心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模式,集中进行技术示范,实现成果推广,从而带动产业创新升级,因此有必要构建覆盖适合“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科技服务网络。 园区可以借鉴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以下简称“科技超市”)的服务模式。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探索了包含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多元协作、创新驱动等机制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多元主体协作模式[5]。科技超市以有店面、队伍、网络、基地、成果、品牌“六有”为建设标准,搭建“总店、分店、便利店”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集全国各类农业科技与服务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在核心区内建设符合地方产业的科技超市分店承接科技超市总店的服务资源,并接受科技超市总店的工作指导。示范区和辐射区内按照产业分类,建设多家科技服务超市便利店,充分利用全省科技服务超市服务网络,借鉴全省相同产业领域内科技超市分店、便利店的服务经验。通过成果展示、种养示范、职业培训等活动,有效满足园区内,全产业链条的企业、农户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提高和完善园区的科技服务功能。 4 结语 园区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公共配套、基础设施、人才智力、资源配置等支撑体系,打造园区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培训展示、生产示范、孵化培育等功能,将科技园打造为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和新型农业培育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先行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施光宏.扬中市油坊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2]孔志峰.镇江市以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3]李庆明,徐欣,巢俊.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7):15-17. [4]王伟楠,孟燕萍,李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星创天地”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中国,2018(11):59-61. [5]汤国辉,刘晓光.农村科技服务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探索——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8):137-142. 0 引言扬中市是“沿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产业处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内,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主导产业明确,能够体现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能够引领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但是农业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科技带动产业作用不明显,各个园区分散在全市,产业定位的统筹不足。发挥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园区”)的科技带动作用,是扬中市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1 园区情况1.1 园区概况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采用“一区多园,一核多基地”的模式建设,园区分布在全市范围内。主要由扬中市现代渔业产业园、扬中现代都市农业园、扬中市现代蔬菜产业园、扬中粮油加工集中区、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五大园区组成,涉及特色水产养殖、特色蔬果种植、休闲旅游及农产品加工等。1.1.1 扬中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园区包括北部三茅街道、新坝镇境内堤顶公路北侧江滩和堤顶公路新坝镇丰乐桥西北段两侧,总面积671.6公顷。园区主要内容为长江名贵鱼类养殖、示范、科普等,目标为建成长江名贵鱼类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研发推广先导区、渔业文化科普教育展示区。1.1.2 扬中现代都市农业园园区位于扬中市三茅街道,总面积1 186.53公顷。园区以种植蔬菜、本土优质中药材、都市园艺特色果品和休闲农业为主要建设内容,集生产、科研、教育、观光、休闲和娱乐为一体,是具有生产示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观光休闲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示范园区。1.1.3 扬中市现代蔬菜产业园园区包括油坊镇和八桥镇沿南江地区,规划总面积1 246.67公顷。园区以高效设施蔬菜生产为主,集循环农业、生产、科研、示范、教育、观光、休闲和娱乐为一体,形成一个现代蔬菜多功能综合性示范园。其中以油坊镇为例,种植业占油坊镇农业比重超过50%[1]。1.1.4 扬中市粮油加工集中区园区位于扬中市西来桥镇,规划面积约380公顷。主要以粮食、食用油、食品生产、饲料加工、粮油食品物流贸易为主。园区目标建设成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粮食贸易集散中心。1.1.5 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度假区包括雷公岛全岛及岛屿周边天然生态湿地,规划区现状土地面积约501.8公顷,定位为长三角区域特色的高端休闲度假区。1.2 园区产业情况园区结合扬中市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产业基础,突出“一鱼(河鲀)、一草(秧草)”两大特色,确立了扬中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生态渔业战略主导产业,扬中现代蔬菜产业园为依托的沿江特色果蔬产业,扬中市粮油加工集中区为依托的优质高效粮食产业为传统升级产业,扬中现代都市农园和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为依托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2015年,园区(不包括雷公岛生态休闲度假区)累计完成总产值17.83亿元,较上年增长18.04%。其中第一产业8.84亿元,增长16.76%。分园区看,粮油加工集中区7.05亿元,增长34.2%;现代渔业园5.53亿元,增长14.3%;现代蔬菜园1.37亿元,增长13.6%;都市农业园3.88亿元,增长13.8%。增速均高于全市农业总产值8.49%的增幅。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蔬菜2.73×107千克,增长6.66%;水果7.8×105千克,增长23.81%;淡水鱼3.47×106千克,增长65.60%;河鲀6.23×105千克,增长54.98%;螃蟹3.03×105千克,增长62.90%。1.3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目前,园区涉农科技型企业16家;新建江苏省斑点叉尾鮰种质创新中心和江苏省河蟹种质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2个;建有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工作站、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水产种业创新基地、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水产产业分店,承担河鲀工厂化养殖项目、珍稀鱼种保护利用基地项目,园区建有完善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和标准鱼池。2 园区创新发展的问题与机遇2.1 发展优势2.1.1 区位优势为地方农产品创建了便捷的通道园区所在扬中市地处我国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与南京等诸多大中城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水、陆、空交通非常便利。周边拥有国际货运港口和便利机场。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扬中市各类农产品的内外流通创造了极为便捷的通道。2.1.2 自然环境优势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先天的条件扬中市是长江第二大岛屿,距离入海口200余公里,拥有长江岸线102公里,沿岸滩涂4 000余公顷,水面106.4平方公里,处于北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优良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扬中市现代农业的发展。2.1.3 产业特色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扬中市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一是特色生态渔业,已经形成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翘嘴红鲌、乌鳢、鳜、塘鳢等名贵鱼类和青虾养殖基地。二是特色秧草产业,作为扬中市农产品的“特色名片”,现有绿野秧草、三叶秧草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有万亩秧草产业基地。2.1.4 品牌建设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扬中市拥有全国首家“中国江鲜菜之乡”“中国河豚美食之乡”和“中国·扬中江鲜美食文化节”称号[2],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全国首家生态渔业市试点。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5个,即“扬中河鲀”“扬中刀鱼”“扬中江蟹”“扬中江虾”“扬中秧草”。特色水产品牌的建设为扬中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2 存在问题2.2.1 农业科技创新有待提高园区内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三大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与国内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政府科技服务政策较少,科技金融服务不够。2.2.2 各分园区定位不够清晰各园区功能互补有待加强,园区都涉及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等,希望建设成农业综合体,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产业和旅游项目互补,导致农业资源的重复浪费。2.2.3 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匮乏农民转业转产,农村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流失,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经营能力较低,需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农民。2.2.4 农业安全的生态环境负荷偏大随着区域人口总量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资源的承载力有限,对以优质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功能拓展及其产品安全构成一定隐患。2.2.5 品牌培育与品牌维护能力较弱以“中国河豚美食之乡”为代表的品牌战略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他著名农产品品牌的打造能力还较弱。3 园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着力构建包括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业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功能的创新核心区,集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中介和龙头企业,通过研发、孵化、示范、推广,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创新升级。3.1 打造科技创新与展示平台3.1.1 探索建立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国家、省市科研单位在园区的合作基础的已建立的平台载体,深化已有的产学研合作成效,探索围绕地方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政府、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三方共建的农业科技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内部管理模式上,组织管理模式和协同创新模式均更加有利于创新及成果的转化[3]。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提供资金、中试场地和市场运营管理等支持,高校院所围绕地方产业和企业创新需求,导入研发力量和创新团队资源,三方合力打造引导园区特色产业升级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3.1.2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成果展示是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园区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辐射带动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园区要在核心区域集中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包括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特色渔业四新成果展示区、设施果蔬四新成果展示区、优质稻麦四新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示范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3.2 打造建设科技创业平台3.2.1 创建“星创天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星创天地[4]是针对农业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和创新型农业企业家的“摇篮”。近年来,星创天地在激发农村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以“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区化、国际化”为建设和运营标准,构建“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服务模式,创建“众创空间+农业设施”的星创天地,能够有效吸引职业农民、大学创业者来园区创新创业。通过创客实训平台、创业咖啡、专家讲台等方式,为入驻创客提供农业技术、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和技能实践,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以创办领办企业、合伙经营和管理或技术分红等不同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3.2.2 打通农业企业“小升高”孵化链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园区要结合农业创业主体多元类型,打造“科技引领、金融支撑、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完善”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环境,打通“星创天地+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农业园”的企业成长链条。同时,要建立全链条的天使、风创投、银行等的债投资本支撑,完善企业创业、成长、成熟等各阶段的支持政策。目前园区的专业农业园基本建立,星创天地的建设基础相对完善,“有空间、有服务、有政策、有资本”的专业孵化器需求迫切,加速器需求次之,营造园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大力吸引各类创客来园区创新创业是园区打造科技创业平台的首要工作。3.3 科技服务平台3.3.1 围绕企业创新,构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决定创业成功和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双创主体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当地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对双创者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园区,农业双创主体能否高效优质地获得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创业服务,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创业者的成败。因此,园区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动作用,通过“放管服”和“政府服务职能转移”等措施,将企业迫切需要的政府服务职能和科技创新全要素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整合到一起,搭建企业化运作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用市场化机制,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政府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科技政策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创新平台支撑服务、人才引进培育服务、管理与技术咨询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查新与文献服务等各类科技服务。同时,鼓励高校院所和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领建、共建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他们开展产业上下游的公共技术服务,包括委托研发、联合攻关、检验检测、委托生产等公共服务。将这一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园区主导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机结合,形成功能互补,错落有致的协调服务局面。3.3.2 围绕产业创新,构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科技服务网络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技术梯度扩散路线,以创新核心区研发、引进、孵化、集成的高效创新生态,按照“创新核心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模式,集中进行技术示范,实现成果推广,从而带动产业创新升级,因此有必要构建覆盖适合“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科技服务网络。园区可以借鉴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以下简称“科技超市”)的服务模式。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探索了包含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多元协作、创新驱动等机制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多元主体协作模式[5]。科技超市以有店面、队伍、网络、基地、成果、品牌“六有”为建设标准,搭建“总店、分店、便利店”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集全国各类农业科技与服务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在核心区内建设符合地方产业的科技超市分店承接科技超市总店的服务资源,并接受科技超市总店的工作指导。示范区和辐射区内按照产业分类,建设多家科技服务超市便利店,充分利用全省科技服务超市服务网络,借鉴全省相同产业领域内科技超市分店、便利店的服务经验。通过成果展示、种养示范、职业培训等活动,有效满足园区内,全产业链条的企业、农户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提高和完善园区的科技服务功能。4 结语园区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公共配套、基础设施、人才智力、资源配置等支撑体系,打造园区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培训展示、生产示范、孵化培育等功能,将科技园打造为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和新型农业培育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先行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参考文献[1]施光宏.扬中市油坊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2]孔志峰.镇江市以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3]李庆明,徐欣,巢俊.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7):15-17.[4]王伟楠,孟燕萍,李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星创天地”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中国,2018(11):59-61.[5]汤国辉,刘晓光.农村科技服务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探索——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8):137-142.(责任编辑何琳)
文章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网址: http://www.kjcyyk.cn/qikandaodu/2020/0529/337.html